• 书院新闻

叩响万年人类生息之城 品鉴千载帝王封禅之礼
——南京汉开书院2018年寻根之旅:泰山·孔庙


寻根之旅

“泰山安则四海皆安”。7月21日,汉开书院寻根之旅——泰山·孔庙,在前期周密的准备下,正式启程!

早上8:00,全体营员齐聚南京南站,满怀期待,踏上征程。

南京南站最美的风景线

12:06,列车准时抵达泰安站。一路奔波,午餐同学们吃得格外香甜。

地方美食,煎饼卷大葱

用餐过后,同学们入住了独具特色的宾馆,这几天,我们就是小伙伴啦!

岱庙

短暂的休整过后,我们来到了岱庙。它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唐槐院

位于岱庙西,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 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别有一番情境。槐树是汉开书院的校树,同学们见了之后感到格外亲切。

我做的记录

岱庙碑林

岱庙因历史久远,藏碑颇为丰富。现存历代碑刻300余通,林立而群,形制各异。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 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以及宋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以时代而论,自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等,至现代名人题刻,时间跨度达二千余年。 从碑的内容看,有封禅告祭、庙宇创建重修、文人题诗吟岱等,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故有岱庙碑林之称。

封禅大典演出

晚饭后,一天的重头戏——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即将开始了。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这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

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炫耀显赫业绩的政治大典,曾经让很多皇帝心驰神往,相传史前有72位帝王来过泰山封禅,不过真正计入史册的只有秦以后的12位皇帝。他们在泰山上铭功颂德、扬名显号,也因此给泰山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秦、汉、唐、宋、清五个朝代的封禅故事最有说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 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封禅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韶乐之礼

汉开书院的“汉”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同学们尽情地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期待着明天登山泰山之巅,亲身感受当年历代帝王俯瞰天下的气魄和襟怀!

南京汉开书院  
2018年7月22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