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成长和感悟
——HKA2019寻根之旅沁园春·长沙
长沙游·岳麓书院
初一(8)班 卓嘉豪同学
湖南游,长沙行,寻根之旅。在这次游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属岳麓书院。
我们的学校也叫书院,而对于眼前这座千年书院,心中不禁有对历史的感念与思考。千年书院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曾被抹去,不曾被毁灭,依然昂首伫立在这座青山绿水的岳麓山下,我久久地站在书院下,看着牌匾上的“惟楚有材,於斯为盛”。这八个刚毅飘扬的大字,不由得静默,思绪万千涌上心头。
曾几何时,晋武帝创立岳麓寺,这便是岳麓书院的前身,直到唐末,闻名千古的书院横空出世,称为湘西书院,北宋开宝年间,正式建立岳麓书院,这便是书院的由来。
曾几何时,书院声名赫赫,宋真宗亲临题字,纳百家之长,学子数万,遍及天下,更是培养出了一批经天纬地之才,遂成为四大书院之一,举世无双。这便是书院的辉煌。
曾几何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曾经名震天下的岳麓书院,一夜之间飞灰湮灭……,这便是书院的厄运。
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张栻论学,1275年岳麓书院,再一次付之一炬,1314年重建,1368年又毁……
千古书院,生生灭灭,建了又毁,而使它依然傲立的,是书院的向学之心,是学子的复兴之梦,是坚定不懈的精神之本。
雨后的轻风,带着丝丝凉意,绿叶上的灰尘被雨水冲刷无遗,显得翠绿无比。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弦歌千年,书香不绝,而使其如此的,正是那心魂不灭的意志,对于困难灾难一笑而过的豁达。
书院如此,人亦如此,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应付之一笑,生命的活力,源于生命的姿态,永远要相信远方更美好。
HKA2019寻根之旅沁园春·长沙
初一(8)班 汪柯檬同学(右)
晚风轻吹,花香满人间。在这炎而不失雅的7月,我们踏上旅途,来到湖南长沙。
短短三日,览遍湘景。这样,我们以“根”为目的,开始了新的旅程。几天里,我们去了橘子洲、韶山、岳麓书院、第一师范和湖南省博物馆。欣赏了湘江边上迷人的风景,领略了毛主席成立新中国背后的努力。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莫过于橘子洲了。
走,去橘子洲。是航空母舰似的橘子洲。乘着小火车来到了毛主席纪念石像下,抬头望去,32岁的主席在飘着雨滴的蓝天下,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与伟大的报复。极好的,他,毛泽东,在56学时完成了毕生最伟大的事业,建立新中国。伴着草儿与太阳,人心澎湃,汗水洒落在这红色的土地上。自豪感,油然而生。革命意志聚入大地,成就未来。我想,在美丽的湘江边上。
向前续步,花、风、蝶、人 。是画,是长沙画、是革命画。上前头,“航空母舰”的顶头。江风轻吹,笑语连绵,这儿是汉开,是长沙;是曾经,是未来。“HKA”展现在眼前,美,如情,如梦,如愿。
武术乐声奏起,挥挥洒洒,好一个湘江武团!
伴汉开,与长沙,共赏江;闭眼,吹风,闻水;环山,波水,艳美。
好一幅夏游长沙图,好一曲忆橘子洲头。
魅力橘子洲,秀朴韶山冲,书香岳麓院,汇才第一师,汉古博物馆......一切的一切都乘载了我们在长沙的美好回忆,奖学游的一字一句,给予了我们多少值得留恋的点滴?我们的努力与快乐的心情谱写了一篇篇有趣的乐章。此刻,时光戛然而止,只希望人生允我停下,慢慢细拙,这如诗般的相遇......
长沙,再会!
长沙行
初一(5)班 赵新童同学
7月3日的下午2点,我踏上了长沙的土地,开启了我的奖学之旅。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旅游,更是一份荣誉。
长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伟大的领袖。行程的第二天,我们便来到了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毛主席在这里学习了5年之久,他曾说:“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一个好学校”。学校的大厅里有两幅字。一幅是毛主席所写的“要做人民的先生,先人民做学生”,这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的理念,深入社会基层,加强社会实践。这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能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多关心社会实事,人民疾苦。另一幅是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写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这一幅字是第一师范的校训,也是长沙教育的准则,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标杆,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长沙的教育十分兴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岳麓书院了。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同时还是这四大书院唯一一所现在仍在办学的书院,这实属不易。宋代的朱熹曾在这里与人辩论,开创了辨学,这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思辨性,要能有自己的想法,独立思考。
长沙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南省博物馆就藏有无数奇珍异宝。其中就有享誉世界的保存完好的遗体—辛追夫人。“辛追夫人”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可她的身体竟基本保持完整,这得益于古人的智慧和湖南优越的地理环境。不得不说湖南是个天时地利人和俱在的地方。
3天的奖学游转瞬即逝。这3天我游了,也学了,体会到了书院让我们来长沙的用意,我定会学习伟人的精神,汲取文化的精髓,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