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多姿多彩
进入青春期,很多孩子不会像过去那么听话,会有对人对事自己偏执、幼稚、不成熟的看法主张,“我希望父母能一如既往地照顾和理解我”、“我希望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我希望自己有很好的学业成绩”......;同样,也会沉默寡言,不爱和家长、老师交流,那么他们这样的处理方式合适吗?有没有更妥当的方式和同学老师交流,和父母相处呢?
6月4日下午,汉开书院邀请到南京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校外硕士生导师吴蓉老师做客先锋剧场,为初一、初二学子讲授《让青春多姿多彩》,送去一些成长的启发。
吴老师是个拥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教师,她开场便罗列了青春期要做出的六个决定,瞬间场下同学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随后,就“我和父母形成怎样的关系”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分享一位作家和他父亲的故事
小时候,只要考试没考好、练球没认真、吃饭插嘴,父亲就要痛打一番,还会瞪眼呵斥;初中,有了经验的他,开始会灵活地闪躲,会用知识碾压对方,争个对错输赢;而长大后呢,见到病床上年迈的父亲,他选择用示弱的方式处理对待。
分享绘画作品——动物之家
青春期,吴老师让孩子用动物的形式绘画一家人,他们各有不同:
有的爸爸是爱睡爱吃的“猪”,妈妈是凶狠又带着温柔的“老虎”,而自己是爱发脾气,浑身是刺的“刺猬”;
有的爸爸是很懒又暴躁的“老虎”,妈妈是一头温柔又倔强的“牛”,而自己是善变的“老虎”;
......
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我们很多的观念、行为模式、对待别人的看法,感受其实和家庭密切相关。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进入到青春期,我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更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冲击。那什么是青春期?它是一个过渡期,是有时间性,但不是永远的,也不是定型的。深奥绕口的文字解释后,吴老师分享了《鹬》这个短片,和同学们探讨这个时期的“离家”和“成长”两个话题。
通过短片,同学们从中悟出:随着我们的长大,爸爸妈妈会产生一些改变:由无微不至的照料者,慢慢放开手,让我们独当一面;同时,我们也会有小伙伴,和他们一起探索这个世界,体验这个世界的广阔、丰富及美丽。
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成长,也掺杂着痛苦的蜕变。周围的人群不会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式去对待我们,事情也不会总是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改变,自己的学习,不断向外去探索、去历练,才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