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新闻

汉开讲堂 | 战“疫”成长课


成长是什么?它是一场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洗礼,是一次静待花开的过程。这个期间,需要书本知识的灌溉,更需要注入精神财富的养料。

——前言

2020,本是期盼的新年,但因疫情来势汹汹,充满了太多的心酸和磨难。

都说有国才有家,面对疫情,汉开人的表达:

学会多角度(时间、空间、关系、个人)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然后形成一个应对这个疫情、解决这个问题的自己的设想、自己的方案。

除此之外,书院全体师生还在线上观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开讲的《战“疫”成长课》,希望获得有价值的成长。

听讲座

王树国校长

讲述战“疫”中的教育成长

树立民族观、大局观
当这个民族遇到磨难时,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因此他希望年轻人一定要懂得,一个民族的成长壮大,需要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最基本、全局的价值观。

传承西迁精神
秉承着“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为信念,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紧密的结合,胸怀祖国,放眼未来,这就是西大西迁精神。
对于年轻人,在这个世界,你是一份子,你要尽一份力。因此,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承民族的价值观,全球的价值观,拥有一个宽大的胸怀、世界的眼光。

肩负科教兴国的使命
疫情面前,交大人不退缩,派出了医疗团队近300人支援武汉,并在短时间内自主研发新冠肺炎应急科研项目130余项,助力各个区域防护......此外,仍能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工。
因此,王树国校长认为,成为科技强国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使命,因为科学的应对挑战,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中国科学院陶文铨院士

讲述战“疫”中的科学精神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汉开书院一直以西南联大为榜样学校,传承它刚毅坚卓的精神。
这次,陶文铨院士用影像+自叙的方式,正巧从西南联大的形成娓娓道来,并详细地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以于敏、钱学森、黄旭华、王珏先生为首的一批逆境中成长、奋斗、报国的科学家及先进事迹,令同学们格外深刻。

此外,对于他个人而言,有深远影响的,具有西迁精神的代表事例,有陈大燮、杨世铭、俞茂宏先生,他也依次给同学们分享。

作清晰、有效、长远的奋斗
目前中国取得了很多显著地科技成果,但是众多核心技术还处于受制于人的窘境,许多重大科学技术的关键问题也需要攻克。因此陶文铨院士,希望年轻人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努力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报国的使命。

党委张迈曾书记

讲述战“疫”中的家国情怀

根植西迁精神
西大的办学定位是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因此对于西迁精神传承,张迈曾认为除了爱国、奋斗,还需强调责任。并且在学校,他们提倡高扬“四面旗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推进“四个一百”活动(参加100个活动,认识100位老师,研读100本经典,听取100场报告),这样不仅个人收益,学校、国家也会受益,而且更能把科学、知识、思考变成为抗击疫情的方法,设备。

目前该做的准备
做好防护的同时,要抓紧学习,为开学准备好新的能量。

做记录

思维导图

初一至初三部分学子笔记展示,更值得一看的是最后两张,来自初三3班 王菁涵妈妈的笔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同时在奋斗中也会享受到幸福。今日,汉开学子珍惜当下,关注他人,树立大格局、大视野,未来才能成为拥有思辨能力和领导力的世界性人才。

我是汉开人,请看我实现新的可能!




排版 南京汉开书院 黄玲芝老师  
2020年2月29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