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新闻

国旗下发言:汉开工具
——科学地培养学习良习


学术部 田梅老师


上周一院长作了《良习——一开始就要做到最好》的主题发言,汉开学子不仅每天要看到张贴在教室的学习良习,更要把它作为我们独特的竞争力,真正的培养起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如何正确使用两种重要的学习工具——方格笔记本和《汉开汇》,培养学习良习。

方格笔记本有三个版本。第一个是《汉开文章》。《汉开文章》中方格的大小与中考作文纸是一致的,同学们平时就要注意字迹的大小适中;最后几页是空白页,留给同学们写作前列提纲用的,这是写作的良习之一,需要限时、坚持练习。

第二个版本每页只有一个大方框,这是为数学、政治学科设计的。因为中考时数学、政治的解答题是空白的分块区域,是没有格线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培养布局的意识和习惯。有的同学布局合理,间距得当,老师很容易看到得分点;有的同学从中间开始写、或者前面的字写得很大,导致后面就混乱无序了,这也是思路不清晰的表现。

第三个版本是淡色网格线,这个网格线不是要求把每个字写在小格子里,而是为了沿着格线能方便的划分区域。我们通常划分区域的方法是“三分法”,左边是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右侧是自己的思考、疑惑或者易错点提醒,下方是总结重要的方法、思想或解题清单。很多同学利用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培养自己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的习惯,把重点放在核心概念或者观点的辨析、推导、典型的错因、及时总结上,而不是照抄原文或者定理,因为没有融入思考的笔记就不是真正有效的笔记。另外,同学们如此用心的笔记若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就可惜了,每天晚自习前,先复习笔记内容,把最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语段不看书能复述出来,然后合上笔记,再写作业。相信同学们能理解方格笔记本的设计,把它的优势真正地“用”出来。



经常听到同学们在分享心得时提到《汉开汇》,它仿佛是一个宝典,把你的痛点一一击破,也听到有同学说,我也及时使用《汉开汇》了呀,而且做得非常整齐和精致,可是感觉没什么效果。老师建议你从这两个方面思考一下。

一是使用《汉开汇》的时间分配,如果给你10分钟,你会怎样分配呢?5分钟抄题目,4分钟把过程抄上去,1分钟写错因:因为没有看清题目。这样使用的结果就是浪费了10分钟。不妨做这样的改变:1分钟搞定题目(可以裁剪或者专门胶带粘贴),4分钟独立订正,5分钟深入地思考错因:我是哪里错了?是公式记错了吗?那公式应该怎么推导出来的,翻开书本或者笔记找找类似的题目再练一练;是哪个知识点漏洞吗?还有哪些和它相关的知识点我都清楚吗?能说出相关的定理和概念吗?如果不能,把相关的知识也梳理一遍;是因为审题没看清条件吗?也许不是因为没看清,而是看到这个条件你没有做出应有的联想或深度思考,说明你对它不够敏感,还要加强……如果你能像这样把深度反思的习惯坚持下去,“一错再错” 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二是《汉开汇》的“出镜率”。上周午自习时,看到初三8班两位同学在互相提问《汉开汇》上的错题,感觉这是一种创意使用。错题通常是我们的弱点,是需要针灸的,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它拿出来再次检测一下自己,不断精简,把你的《汉开汇》越变越薄,直到每一道错题都真正过关,《汉开汇》才能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了。

同学们,方格笔记本和《汉开汇》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智慧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学习良习,解决学习中的普遍问题。上学期我们在成美馆展出了部分同学的优秀作品,期待大家都能明白使用的要点,坚持去做,高效与快乐的学习体验一定和你不期而遇。




南京汉开书院  
2020年10月2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