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心中的那盏灯
——记南京汉开书院初中部“拿到结果”分享会
“灯花助春意,舞绶织布欢心。”
书院高高挂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圆满幸福。然而疫情之下拍摄的这张校园照片,伴随着漫天雪花和呼啸的北风,汉开书院,缺少了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不免有几孤寂。
而今校园终于又一次笑逐颜开,是的,瞧!初二、初三同学回来了!
4月13下午,南京汉开书院2020年度教学组首次“拿到结果”分享会如期召开,这是继艺体技组之后的一次院级分享会。语文学科全体教师、学务部、学术部、教务部部门主任和院长等参与本会,并以“《目标达成度》与《深度集体备课》”为主题进行了深度集体备课活动的分享。
顾健老师 示范课
首先,初二语文组顾健组长,带来一开别开生面的示范课——《灯笼》。课堂以“看到灯笼,你会想起什么什么”导入,将学生思绪带回疫情期间对母校的思念,带到了壮士断臂的英雄之城武汉。接着与孩子们一起寻灯笼之事,悟灯笼之情,承灯笼之情,层层递进,由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由汉开和吴伯箫笔下的小灯笼到点燃燎原的一把大烈火,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同学生听得慷慨激昂,意犹未尽!
灯笼是家的思念,是国的召唤,是光明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
今日国家为我们遮风挡雨,
明天我们为国家撑起蓝天!
孙春荣老师 分享集体备课经验
其次,语文组教研组组长孙春荣老师,分别从“美思分享”、“学科思维”、“学科良习”三个方面,对初三语文深度集体备课进行了“做一事,成一品,进一阶”的主题分享。孙老师从孩子们清明节《我记得你……》的美思习作介绍,然后以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例,从考点、教材、学情、命题趋势等方面分享了老师们的深度研课、合作共享。
书院专家 点评
接着,小学部潘景茚主任、学务部王春艳主任、初一年级王海伟副主任、教务部副主任李龙、学术部李晓东主任等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和分享进行了点评。
顾老师的课是一堂当之无愧的示范课,值得汉开同仁语文老师们学习和借鉴。教师开场以汉开书院的灯笼导入,再以书院灯笼结尾,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老师的提问从“寻事——悟情——承意”的灯笼线索,层层递进,尤显教师的教学功底。整堂课“明标、探标、达标”一目了然,从同学们的热情分享,从书院和吴伯箫笔下的灯笼联想到国家的塞外点灯、燎原之火,最后还有同学们想到疫情中断臂英雄——武汉的壮举,可以看到学生们的思想灵魂的升华。这不仅是知识的成长,更是一种生命的滋养。
汉开语文组在孙春荣老师的带领下,在取得教育和结果的“真经”的路途中,披荆斩棘,不断地登阶。从初三语文老师们的努力付出,从中考试题的深度研究、集体备课的毫无保留的分享中可以看到,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同心同德,本着同一个目标去奔跑。我们是一支球队,每一个都重要!我们相信,大家群起策力,合作共享,今年语文中考一定能够赢得结果和贡献。
最后,马副院长对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给予点赞。
顾老师,能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用书院门前的两盏灯笼导入,很好地体现了陶行之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念。“教为学服务,学为中心的意识,教就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的理念在这节课上有效地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防止了浅层次的表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注重思维的推进和深度学习;在教学行为方面,展示了留白的艺术、启发的艺术、提炼的艺术、衔接的艺术与交流的艺术;从师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道:读的味~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品的味~品人生,品天下事;析的味~小小灯笼却点燃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初三语文组集体备课分享的三点,充分体现了汉开的集体备课的关键行为。教育是汇集美好事物的中心,汇集所有老师的优点,是一个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必然。语文组的研究充分发挥了每一个老师特长。从学科思维和学科良习上,系统思维让我们的教和学有章可循,快乐语文让我们的教育与生活完美结合,真正让学生享受语文,快乐生活!
他期待着:
汉开一定要做到给孩子们
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对话的课堂,
一个开放的课堂,
一个探究的课堂,
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
最后,分享会在他的一首小诗中落下了帷幕。
你若前行,就是学科的进程;
你若屹立,就是学科的支柱;
你若分享,就是学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