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首届毕业典礼院长演讲:用以致学,以美成美
用以致学,以美成美
——在南京汉开书院高中部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王占宝 20230602 先锋剧场
同学们即将高中毕业,欢呼雀跃地走向天下世界,寻找自己的热爱,创造自己的精彩。现在的成人基本上也是从高中毕业的,当年也是意气风发跃跃欲试的,但是如果你问起他们高中毕业以后的经历与感受,可能有些人是百味杂陈,感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
那么,高中毕业以后的人生能否基本如愿、甚至超出预期呢?
西方有句名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那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94岁时的临终遗言,这句话刻在他的墓碑上。当然目前时光还不可能倒流。
那么,顺流的时光里,是否也可以多些伟大呢?
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世相又是无常的(不确定的),常人不免徒唤奈何。
那么,在有限而无常的人生中,怎样建立顶层认知与底层逻辑——形成确定的系统呢?
母校汉开的建议是:用以致学,以美成美。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但没有直接说怎样成人之美;汉开求得的解是“以美成美”——以自己的美好去成全他人与社会的美好。
那么又怎样“成己之美”呢?汉开的建议是“用以致学”——因使用(信念、理想、任务、目标)而引发学习(阅读、思考、探索、成长与奋斗)。
胡适说过,“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以致学,以美成美”呢?有如下建议供你们参考:
1、用信念与目标引领人生,依据原则去行动
信念:自己认为正确并坚信不移的观点。毕生追求并践行的真理,要做怎样的人,要拥有怎样的生活,要成就怎样的事业,要创造怎样的人生。
目标:指对预期结果的设想,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原则: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规矩、规定。
用信念领导人生,用目标实现人生,用原则去说话行事,你就不会因诱惑、恐惧或冲动而妄为。
那这样就是结果导向行为,就是实现了“倒流人生”。
大儒王阳明说,“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志,气之帅,人之命,木之根,水之源也。”
船行大海,如果方向不明,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信念,也可以说是志,是方向,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你如果见过南京明城墙上的树,你会惊叹那生命的力量。正确的信念,如同一棵好的树苗,犹如种下了一棵理想树,它以土壤、阳光、雨露而生长,以风霜、雷电、旱涝而坚强,甚至垃圾也被它转化为蓬勃的营养。
任何正确、简单、稳固的姿势都可被视作瑜伽姿势,这就是瑜伽的核心原则,也是“原则”的要义——正确、简单与稳固。
中国近些年来的航空与航天、航母与深海探测突飞猛进,令西方瞠目结舌——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就是源于几十年来我们的信念、目标与原则的坚持,与高手对标,而且追求超越。
明确信念与目标,就是做正确的事;原则,就是正确地做事。
2、保持专注,在有水的地方持续挖成深井
如果你想要成为20%解决未来世界关键问题的人,在有限而无常的人生中有所作为,那么你需要注意到这一点。
因为在人工智能广泛运用的未来,现在那些机械的、重复的、速成的甚至浅层思维的事情将会被机器人所取代,所以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热爱,找到未来与世界的需要——“有水的地方”,保持定力与专注,挖出一口自己的深井。
见过太多的“浅塘人生”,东张西望,浅尝辄止,忙忙碌碌,平平庸庸——没有真正持续地去挖成深井。
有价值的事不要轻易停下,退一步是退万步之始;
不好的念头与行为不要开始,潘多拉的盒子千万不要打开。
要事优先,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该做的事,就要做到最好,培养自己讲究、优秀的习惯;
把一件事做好,再做下一件;
要特别重视关键的事情,做好一件,面对一切。
3、谨慎地冒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需要谨慎地冒险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基础教育阶段,你们习惯了“解题”,但是未来需要的是你能够“解决问题”,甚至是发现问题。
在学校里,你们总是努力靠上标准答案,尽量避免小刀子割肉——扣分,因为一分半分就是考生的命根,但未来的现实世界里很难有标准答案。有效地解决问题,需要试错,需要谨慎地冒险,需要与众不同、与往不同。
82岁时9天3次下潜至1400米南海深处的汪品先院士说,德育崇尚信仰,科学则贵在怀疑,科学要多数服从少数。
所以未来你们要努力做到:不痛不痒不讲,泛泛之谈免谈,人云亦云勿云,哗众取宠莫弄。
4、不要人为地给自己增加“难度”,不要“自我实现”消极的预言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蒙田在谈到人们在给自己增加“难度”时有一段深刻的剖析:“读书对于懒汉,戒酒对于酒鬼,都是一桩苦事。节俭对于挥霍的人是酷刑,锻炼对于虚弱好闲的是体罚,其他事也一样。事物本身不是那么痛苦,那么困难,但是我们的软弱与怯懦使事情看来如此。”
环顾四周,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让人“同情”的话语:“我的数学就是学不好”,“我没有英语天赋”,“我天生胆小”,“我小时候就不爱发言”,“我父亲就不喜欢运动”,“我奶奶就爱生闷气”……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常常成功。自我暗示、自我驱动、“自我实现”消极的预言,就如同明明有健康的身体却像病人一样思维和行为,实在是可惜、可怜的。
孟子谓齐宣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因此,20世纪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认为:当一个人不可冒犯、不可诱惑和不可动摇之时,他身上就具有了某种迷人的东西。
5、涵养出丰富的生命力
生命比比皆是,而生命力的差距则有云泥之别。
未来的人生中,希望你们不要取巧,不钻空子,不讨便宜,不偷懒,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满足于低级的欲望,不要沉湎于短暂的快乐,不要过度依赖他人——包括父母亲人……一句话,不要失去拥有一个正直、富有真才实学、体验真实而有趣的人生的机会。
因为这些可能会销蚀你的本性,让你的生命力变得弱化甚或恶化,而且温水煮青蛙、饮鸩止渴会让你习以为常而形塑为性格甚至人格。
芸芸众生,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故民间有云:好子不贪爷田地,好女不贪嫁时衣;靠己粮满仓,靠人空米缸。
所以,你们应该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要利用它的漏洞,也不要过度“享受”它——因为它可能在利用人性的弱点。
马斯克不希望推特成为这样的产品:每天可能用两小时,但过后感觉没有什么价值,完全是浪费时间;他希望你用半小时在推特上,但是很有收获,很轻松,成为你生命中美好的那部分,他希望使用推特对文明进步有价值,哪怕每天只用半小时,你也感觉到是有价值的成长。
李敖曾感慨不已:“前进的理由只有一个,后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一个勇士。”
丰富的生命力的涵养,是需要信念和原则的。
6、珍惜能量
生命的能量如同电池,“电量”基本上是额定的。
查阅公开的数据,2023年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7岁。有个资料说如果一个人活到82岁,那么他大约有三万天。如果每天用一根蜡烛来计算,那么他就有三万支蜡烛,这就是一个人全部的“能量”。三万支蜡烛,还要减去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的(一半多),你手中的蜡烛约有一万五千支。每过一天,你手中的蜡烛就少了一支,那么你用了这支蜡烛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做成了什么呢?
因此,汉开校歌唱道“终归大海作波涛”,亲爱的同学、即将成为校友的诸君啊,母校眼中的你们,是高山上的一滴水,希望你们不要误入歧途,不要留恋浅滩,不要被蒸发,不要被污染,应该终归大海化作惊天的波涛。
首先的建议,是你做的事应该是在你的信念引导下的实现目标的行为。
建议你要科学奋斗,正确地做事。
建议你要阅读经典,阅读优秀的作品(广义的作品),这是“蜡烛”的重要功能,也是能量补给的来源。
建议你要对基本常识、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保持敬畏,不要老是想着颠覆,不要瞎折腾。
建议你要对优秀的人、特别是同行中优秀的人保持敬重与研究。事业有成,必有其因。不要脱离环境和历史去苛求他们,不要放大他们的不足、缺点、甚至原罪,因为这并不能显示你自己的进步和优秀,反而显得浅薄与虚荣,更重要的是可能自欺欺人失去真实的自我。有人说,“如果回到菜刀闹革命的时代,我也能成为一个大将军”,有这个可能,但是,如果在当下这个时代你无所作为,回到那个时代也会是无所事事。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困难,但是也有那个时代的英雄。
建议你要与真正优秀的人在一起,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近朱者赤,水涨船高。瑞·达利欧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他精辟地指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对于营造并维持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无比重要,因为它构筑了信任和支持,这正是人们相互砥砺、从事伟大事业所需要的。”
建议你要聚精会神。由于认知的局限、人生的经历、你的圈子、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你们不要在不熟悉的领域、没有专业研究的话题上耗散能量、指点江山,不要逞口舌之快纸上谈兵——那是泡沫、那是飞絮,一点点成长的价值也没有!
建议你要保持节奏与韵律。歌声,悠长而悦耳;吼声,短促而聒噪。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极地探险家阿蒙森带领的团队,不管天气好坏,不管容易与否始终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
建议你不要理会繁文缛节,走自己的路;不要虚荣,不要停留在虚头巴脑的人和事上。
建议你“电池电量”的第一格用完的时候,要特别地警醒,因为后边衰减的速度会明显快于之前。
7、享受奋斗,乐在其中,及时庆祝,奖励自己。
有趣的灵魂,有滋有味的生活,厚待自己,以美成美。
吾心光明,本自具足。人生值得,奋斗者美丽。用人生的蜡烛,点燃火把,成为火炬,成为灯塔……
同学们,你们即将挥手自兹去,告别母校走向星辰大海。那么,何为母校?母校,像母亲一样的学校;何为学子?学子,像儿女一样的学生。离别之际再回首,请记得母校汉开的基因:那就是一人一训一歌一语一山:
一“人”:那就是汉开人。
这是对你“立人”的核心素养的期待。
高高抬起的是价值观(真善美好),那是标准,是原则;她指导你思考和辨别(明辨),指导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力行)。
一训,那就是校训:明辨不惑,力行有品。
这是对你“立人”核心素养层级的期待。
对“明辨”的期待是——“不惑”;对“力行”的期待是——“有品”——有品质、有品位、成作品。
一歌,那就是校歌:《善哉,汉开》。
这是对你的精神(格局、意志与境界)吟唱的期待。
汉开在开校之前,就创作了三个版本的校歌,特别是其中有一个版本是为校友而定制的。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壮哉——善哉……
一语,那就是“我是汉开人,请看我可能”。
这是对你做事之法——“事上磨练”的期待。
该做的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山,那就是“2023,我要登上一座山”。
今年书院赠送每一位毕业生一个特别的纪念品——一个小石块(毕业纪念石),有何微石大义?
这是对你人生进阶策略的期待——人生登山思维。
2023年,汉开人提出了“登山思维”,开发出了“登山卡”:
歌曰:
2023,我要登上一座山,
欣赏更美的风景,
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现更高的山峰,
……
其实,这何尝不是人生成长的策略呢。
微石之“大义”也许就在于此——人生如同登山:目标明确,规划具体,准备充分,步步为营,且行且欣赏……
“汉开登山思维”,不就是“用以致学,以美成美”的策略吗?
如此看来,《汉开》,可谓是一本书,折柳相赠:
汉开的基因:一人、一训、一歌、一语、一山
汉开人——核心素养
汉开校训——核心素养的层级
汉开校歌——精神(格局、意志与境界)吟唱
汉开之语——做事之法
汉开之山——人生进阶策略
此乃“用以致学,以美成美”之教育表达也。
南京汉开书院高中部2023届的同学们,未来的校友们,先贤告诉我们,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下正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中华儿女正在创造文明的新样态;成为美国的“对手”也是一种荣誉和机遇,国运激发,天下有道,吾辈生逢其时,幸甚至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让我们用以致学,以美成美,创造未来!
祝福高考,祝福未来,让我们在槐树下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