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新闻

品秋味,赏秋色
——我们的“秋之节”


提到秋,你会想到什么?

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宗元说:“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更有那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还有那“秋风秋雨愁煞人。”

还有呢?

刘禹锡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王维更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则说:“愁由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辛弃疾却感言:“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在我眼里,秋却是那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它有栖霞山的漫山红叶,也有石象路的满地银杏,更有那随处可见的法国梧桐……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汉开书院的“秋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谈节气

作为汉开书院“二十四节气”活动之一,“秋节”一直备受关注。

节气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辅佐农桑。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跟随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有规律地生活着,它们已内化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成了中国人的无数生命节点。

生产生活有时,社会生活有节,人生人性有气。节气已经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代表了一种精神。

只是,从节气到气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时间上,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从人生上,我们是否把握了生命节点,守住了气节?

正因如此,书院才将“二十四节气“列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课程之一,让每个人都能了解我们的生命之根,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股英雄气。知道来路与归途,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赏秋节

从立秋开始,就预示着秋的到来。每十五天一个节气,依次经历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整整九十天。

而在这个最美的季节,你,发现了什么?

国庆前夕,语文组就布置了相关任务。国庆回来后,孩子们的作品让人惊叹:

所有与“秋”有关的自然物在孩子们的手里,又有了新的生命力,焕发了生机!

而我们的“秋节”也在阵阵惊叹声中开始了。

我们观秋色,赏秋画,品秋果,猜秋谜,背秋诗……别提有多高兴了!

于是,在这样一个凉风习习的秋日傍晚,孩子们享受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

赏秋画

品秋果

猜秋谜

我想,此次之后,关于秋,他们定会了解更多。节气的种子就这样悄然种下,会慢慢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于是,无论我们将来走多远,文化的“根”却一直都在。

“从大汉走来,向世界盛开”,这就是每一位汉开人的文化符号!

撰稿人 南京汉开书院 居兰坚老师  
2018年10月12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