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家长的育儿心路
一名家长的育儿心路
2018级初一(6)班郑今晶同学母亲
我是初一(6)班郑今晶同学的妈妈,一位和大家一样对孩子有美好期待的家长。我的孩子曾经在我眼里是一个叛逆、充满诸多问题的少年——在家里不尊重父母,不爱护弟弟。但是欣喜的是,我的孩子在汉开书院近两个月时间,她的身上正发生着积极的转变。作为妈妈,我很欣慰,我深知这一切的转变,离不开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学校、家长和老师的三方协作。真诚地感谢所有人!
班主任谢老师鼓励我可以把孩子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转变,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孩子成长的见证,我也认为这个行为非常有意义,所以,就鼓起勇气,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同时分享给和我一样,曾经或正在经历困惑或迷茫的家长朋友们,希望可以提供一点启发吧......
我就从童子军开始吧。在童子军期间,几乎每天都会在班级群里收到谢老师发来的孩子的照片。一张张笑脸,无比快乐,但是我却找不到自己孩子笑着的照片。难道老师根本没有关注我的孩子?还是孩子不合群,不愿意拍照?果然,在童子军结束的前一天,我收到了谢主任的微信留言,“郑今晶妈妈,你好,我是班主任谢老师,我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性格、优点及缺点等”。我当时心里其实很紧张,心想难道我女儿发生了什么问题吗?但是作为她的妈妈,还是开诚布公的诉说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身上的问题。谢老师说,“孩子不太合群,几乎看不到她笑……”。谢老师还说:“孩子是不是受过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也不是一朝一夕。只有家长改变,孩子才会改变。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我那颗焦虑的心,稍稍得到了缓和。
我的孩子善良、真诚、热爱阅读,同时,缺点也很明显,懒散、没有目标、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缺乏勇气和信心,如果不能改变,我非常清楚,成功和优秀都将离她越来越远。
在和老师真诚的沟通中,我逐渐地明白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了。想要解决问题,要从哪里开始,没有人比自己还了解。
其实孩子身上的问题我都知道,很多教育理论和道理也清楚,可是总感觉做不到,一碰到问题就容易着急上火,从而爆发“战争”。
亲其师,信其道。谢老师告诉我,想要改变孩子,家长一定要先转变方式、方法。首先要改善亲子关系。在那一刻,我就想,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去尝试,去学习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对话、行为模式,甚至与家里其他成员的相处模式。我告诉自己,今天孩子身上呈现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问题一直都在,只不过,到了青春期,爆发了。
问题的呈现,是我们平常对待他态度的反馈。此时我开始深刻反思,是否教会她如何和别人相处?是否教会她如何尊重他人?是否教会她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是否教会她什么是敬畏之心?是否在她失落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有所察觉?是否教会她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一切我似乎都没有做好。她就是一面镜子,问题呈现在她身上,也让我们自己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开学第二周新鲜感没有了。孩子暴露了更多的问题:上课做小动作、看小说、走神,这个太要命了,课堂效率不提高,学业怎么会进步呢?我们心急如焚,那一次我主动要求谢老师找我和孩子谈话。记得那次谈话,大概交谈了40分钟,孩子一直不在状态,思绪游离,但是我认真地听老师说话,决心回家实施,坚决督促他完成。
某个周六早晨7点30分,孩子还未起床,我很气愤,紧接着叫了三次无结果后,我顺手掀掉了她的被子,呵斥道,“别的同学都起床打卡了,你还赖在床上,学校要求的良习呢,不是说,不做懒人,不做脏人,不做甩人的吗?”此刻的我已经被自己的情绪淹没,陷入到以往的对话模式,孩子当然也很冲动,“我睡懒觉怎么了?在学校那么早就起床了,别人早起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一刻我沉默了,后来她哭着控诉着我们曾经伤害她的一桩桩往事,有些我都没意识,真的太不懂孩子了。我也哭了,看着她,我真诚地向她道歉,“妈妈以前犯了很多错,伤害了你,现在决心,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给妈妈点时间和耐心”,孩子见我哭了,也反过来安慰我......
经历了这些,我每天都在反思、学习如何和孩子真诚沟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爱她、关注她的,再后来我和她爸爸也做了分工,她爸爸负责关注学业,我负责关注生活。在接下来的周末早晨,我开始改变,变得温和,但依然坚定的督促她起床打卡、整理内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这一切做得还不是很好,可是改变已经开始了。
学习上,周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想,她开始对自己有要求了。每次在接送的路途中,她总会告诉我学校和班级的事,还会说到一些新的词汇,虽然有些我不太懂,但是,依然认真听着,不做任何评判。孩子需要被倾听,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和孩子心与心的距离。
说到此处,我总结一下,近期自己有哪些改变:
1、不论什么情况,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温和;
2、用心觉察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对的加以引导,丢掉命令的词汇;
3、不把分数看成最重要的,多关注孩子的精神层面,她是否快乐?是否交了好朋友,是否有勇气展现自我?老师是否喜欢她;
4、多跟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
5、多跟孩子聊天,但不加以评判。
今天我的孩子,可能还会在课堂上看小说、走神、背书不积极、回家还需要父母督促完成自己份内的事,可是,这些不良行为的次数,逐渐减少,责任心在慢慢增强。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在集体中笑容越来越多,敢于表达自我,自信心也越来越增强。虽然在将来,我的孩子还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作为家长,我会持续学习,向孩子看齐。谢老师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孩子就要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你若安好,孩子便是晴天。
其实,教育孩子,根本不用说太多的道理,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放下焦虑,先从自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培养孩子性格为核心,这些才是决定孩子一生是否成功,是否幸福的重要特质,我会陪着孩子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