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思致远

深圳中学2014年自主招生

一、深圳中学高中自主招生录取标准

根据深圳中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初三学生的发展情况,确定下列录取标准:

1.人格健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能与他人友好合作。

2.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个性鲜明,有自己的兴趣、理想和规划。

3.善于学习:热爱学习,擅于自学,能理解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

4.勤于思考:不仅经常思考所学知识,还能经常思考所学知识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

二、 学生素养评估项目

1.学习能力评估

2.人格特质评估

3.自主能力评估

4.思维品质评估

三、学习能力评估

(一)时间和题型

共110分钟,50道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

(二)评估目的

学习能力评估主要根据标准3(善于学习)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1.学生是否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进行观察、类比、归纳、抽象、假设演绎等思维活动。

2.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构成学科探究能力的一些基本技能。

3.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潜力,即能在无教师教学的情况下,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材料掌握一些全新的概念或方法,并用于问题解决。

(三)命题原则

学习能力评估分人文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内都有一定的跨学科问题。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命题,所占比例根据领域特点,由该领域命题小组灵活分配。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题

命题原则:

——评估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或运用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超出初中课程标准。

2.自主学习能力题

——学生通过现场学习某个学科的一个新知识、新方法或新发现,了解该学科的某一课题及其研究状态,并运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

——评估目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该知识点,而是学生是否能通过现场学习理解知识并加以应用;

——所涉及的知识可以是高中、大学或课外内容,其中高中内容不超过30%。

3.分析探究能力题

给出作为本学科研究对象的一段材料,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材料,归纳得出结论、规律或原理,并基于此回答问题。

——材料可以选自学科经典文献、研究论文、学术争论、学者观点、原始数据或资料、实验记录、技术文档、科普文章、新闻报道等;

——材料所使用的语言原则上为现代汉语,部分材料可为文言、英语;

——引用的材料应详细标注出处(除非题目本身就考查材料的出处;或者出处对于答题有重大提示作用);

表1 学习能力评估

20160402012.png

四、人格特质评估和自主能力评估

人格特质评估和自主能力评估采取计算机在线评估形式,主要考查标准1(人格健全)和标准2(独立自主)。

五、思维品质评估

思维品质评估采取面试形式,根据不同评价目的(参阅下面“录取规则”),分为面试I和面试II。主要根据标准4(勤于思考)进行评估。

六、录取规则

按顺序执行以下规则:

1.在学习能力评估中进入前80名的预录取,参加思维品质面试I。

2.综合人格特质、自主能力评估与思维品质评估I,对严重偏离我校录取标准者,经领导小组审核,不予录取。

3.对学习能力评估达到良好以上水平的考生,按学习能力评估、人格特质与自主能力评估的综合排名自高到低确定100人,参加思维品质评估II。

4.从参加思维品质评估II的学生中,按其学习能力评估和思维品质评估II的综合排名自高到低录取,直至完成全部招生指标。

附录1

深圳中学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学习能力评估命题意图解析

——以数学素养评估问题为例

中国传统的数学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演绎推理的训练,所培养的学生,多数人只习惯于从一般到特殊地对事物进行“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的思维与判断,这种人能较好地按照确定指令执行指定任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不断有新理论、新发明、新创造去认识并利用未知世界,而这些,通常不是只靠演绎就能产生,它们需要更多的是观察、发现、归纳、概括,它们更需要想像力,需要深刻的思想,而演绎与证明只是后面的事情。

基于此,根据深圳中学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学习能力评估的评估目的与命题原则,在数学素养评估过程中,除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第3题,第4题,第6题)进行评估外,还重视对学生的数学经历(如第1题,第9题,第11题,第13题)、数学思想方法(如第8题,第10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9题,第20题,第23题,第24题)、数学思维与数学表达能力(如第1题,第8题,第12题,第19题)及数学应用能力(如第14题,第16题,第21题,第25-30题)的评估,突出数学学习能力(如第7题,第10题,第19题,第22题,第25-30题)的评估,特别是关注对学生观察、归纳(如第2题,第5题,第18题)、概括、类比(如第7题,第10题,第19题,第21题)等合情推理的评估,试图引导学生关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因为,这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下面我们以评估问题第10题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如何体现录取标准与命题原则。

问题10 (单选) 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的边与角叫做它的“元素”,那么它的元素就有6个.如果确定三角形6个元素中的3个(不全是角),那么三角形就可以确定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把三角形叫做3元数学对象.根据这样的说法,你认为四边形是( )元数学对象.

A.3    B.4    C.5   D.6

命题意图:深圳中学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录取标准第3条是“善于学习:热爱学习,擅于自学,能理解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为了体现这一标准,遵循命题原则对“自主学习能力题”的要求,命题“所涉及的知识可以是高中、大学或课外内容,其中高中内容不超过30%”,我们期望“学生通过现场学习某个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或新发现,了解该学科的某一课题及其研究状态,并运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命制了第10题,该题的“评估目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该知识点,而是学生是否能通过现场学习理解知识并加以应用”。

这个问题涉及“元素”、“数学对象”、“数学对象的元数”这些概念,已有专业文献对它们进行定义、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结果。命题时,基于阅读量与答题时间的限制,没有要求学生从定义的角度出发去掌握概念,而是像初中介绍“点”、“直线”,高中介绍“平面”、“集合”、“算法”这些概念一样,只是以三角形为例对所涉及的概念、方法进行了描述,希望学生通过描述能体会相关概念与方法,并通过类比的方式,运用这些概念与方法去认识四边形。

具体说来,问题有(三个句号)三句话需要学生认真理解:

第一句话“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的边与角叫做它的‘元素’,那么它的元素就有6个”是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数学对象的元素。

第二句话“如果确定三角形6个元素中的3个(不全是角),那么三角形就可以确定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把三角形叫做3元数学对象”是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数学对象的元数”,而不是三角形怎样的三个元是独立的。基于命题原则,我们没有去介绍“独立元素”、“数学对象独立元的最大个数”这些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数学通报》1995年第3期“元的思想与及其运用”,及《数学通报》2006年第5期“元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没有让学生去纠结三角形怎样的三个元是独立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这句话能体会到:(1)用“如果”“可以”这些词汇(而不是“只要”“一定”),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存在3个元素(以“不全是角”提示不是所有情形,并未指“两边及一边对角就可以”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三角形;(2)不需要知道三角形的4个元素来确定三角形;(3)仅仅已知2个元素是不能确定三角形的。要真正弄懂三角形是3元数学对象,其实是需要学生在高中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之后,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方程论的角度才能达到目的。

第三句话“根据这样的说法,你认为四边形是( )元数学对象”,意在评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从“特例到特例”的类比运用能力。

用举例的方法介绍某个数学概念并加以运用,是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采用的方法。例如,在高中阶段没有介绍“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但就通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特殊概率类型,让学生由此去体会概率的意义,建构概率的概念。基于此,我们运用这个方式命制了评估问题第7题,第19题,第22题,第27题,第29题,用以全面观察学生的数学思维。

事实上,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等数学知识,也会初步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对三角形是否全等进行判定,但多数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有“边边边对应相等”、“边角边对应相等”、“角边角对应相等”等不同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但没有“边边角对应相等”、“角角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更不明白为什么不利用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对应相等、面积对应相等或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对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任何事物都有确定它的基本要素,任何事物的变化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均由事物的基本要素引起并确定,我们把确定事物的基本要素称为事物的“元”。从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并最终利用规律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人们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即元的思想。

我们用本问题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评估的目的,除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等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外,就是要看其对三角形基本要素的理解程度,并由此观察其对事物的基本要素在事物确定性方面的作用的体会程度,由此评估学生对数学中元的思想的体会程度。

再者,在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并没有学习数学对象的元、独立元的最大个数等概念及元的思想,我们设置此评估,还意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看其能否通过阅读与思考,理解三角形的元及三角形的6个元的独立元的最大个数是3,并观察其能否通过类比去弄清四边形的元及四边形的独立元的最大个数是5,以及是否清楚数学对象独立元的最大个数与数学对象的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如果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或者只习惯于演绎推理,是难以通过此问题评估的。

在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的数学素养评估中,充分体现了深圳中学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关注,并试图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多地关注数学本质与数学精神,更全面地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更深入地去体会数学的美与力量。并由此,期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为世界做出贡献。

附录2

深圳中学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思维品质评估(面试I)

试题

如果中国的地势北高南低,只有一条大河,由北向南流,那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历史将会是怎样?

评分标准:定义

学术性:表现出宽阔的知识面、丰富的见识和运用学科专业知识与方法的意识

逻辑性:表达观点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独创性:个性鲜明,看问题有独特的视角

批判性:能准确指出并辨析他人发言中的漏洞或值得推敲的地方

严重偏离我校录取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1.沉默不语,无法对题目进行正常讨论。

2.知识面非常狭窄,缺乏知识深度。

3.没有任何想象与比较的能力,思维僵化固结。

4.傲慢无礼,对同学或老师毫不尊重。

5.发言毫无逻辑,前后矛盾。

6.语言能力极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

评分规则

①每位面试官根据上述评分标准观察每组四位考生的表现,将他们的综合表现从高到低排序,按A、B、C、D等级给出成绩。

②若有考生的水平严重偏离我校录取标准(参考上面列举的情形,并结合面试官自己的专业判断),则将其评为F等级。

③三位面试官分别独立评分。如同一考生被两位或两位以上面试官评为F等级,则主考官主持三位面试官再进行简要的讨论复核。认为确实严重偏离我校录取标准的,于本试室面试全部结束后,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做出是否录取决定。

附录3

深圳中学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思维品质评估(面试II)

一、评价维度

1.学习能力

2.创新能力

3.合作表现

4.主动性

二、评价要素

1.逻辑性强,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简明扼要

2.反应灵敏,思考敏锐,能把握问题的实质

3.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见解

5.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想法周全

6.提出的方法或建议新颖独特,有启发性

7.善于聆听,善于沟通,能处理好分歧

8.积极主动,乐于承担或帮助他人

三、评价活动

1.个人任务:以文字、图表、图像、卡通等任何一种你所喜爱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之一。

①农夫过河

一个农夫带着一条狗、一只兔子和一棵白菜,需要用船将这三样东西运至河对岸,然而,这条船很小,只容得下农夫和另一样东西(或狗或兔子或白菜)。若农夫不在场看管的话,狗就会咬兔子,兔子就会吃白菜。农夫如何才能把这三样东西运到河对岸?

②夜过吊桥

爸爸、妈妈、女儿和奶奶一家四口在夜晚要过一座吊桥。吊桥每次只能同时过两个人,而且一定要用手电筒。但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需要有人来回传递。他们过桥的时间分别是:爸爸1分钟,妈妈2分钟,女儿5分钟,奶奶10分钟。若两人一起过桥,时间以慢的人为准。问他们如何才能在17分钟内全部过桥?

2.小组任务:小组合作,以文字、图表、图像、卡通等任何你们所喜爱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

一个巫师带着一个怪兽,一只大狼带着两只小狼,一头大熊带着两头小熊,同时来到一条大河同岸的同一个渡口,打算渡河到对岸。此时渡口只有一条小船,小船最多只能同时承载它们中的两个生物过河。大狼和大熊之间不会互相攻击,小动物们也不会互相攻击。但当大狼不在时大熊会吃掉小狼;当大熊不在时大狼也会吃掉小熊。虽然巫师跟所有动物非常友好,但如果巫师不在,怪兽就要吃掉与它同岸的所有动物。巫师、大狼和大熊都会划船,但其它动物都不会划船。请问,你们能让他们都安全渡河吗?

四、评价实施

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小组任务中的行为表现,如讨论发言、书写绘画等。个人任务及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仅作参考。

附录4

深圳中学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晒布题

为了让自主招生课程更加丰富与生动,从2013年起我们增加了一种与同学、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话的新方式——晒布题。晒布路是深圳中学所处地的一条老街,“晒布题”者,路上可答之题也。它与自主招生录取没有直接关系,但你可以从这几道题里聆听深中,深中也将从你的答案中聆听你的思考。

第1题

请完成对联

上联: 志? 当? 存 高 远

下联:

第2题

如果以后的历史记录只有影像的记录而没有文字的记录,你觉得人类的历史认识会更接近历史真相还是远离历史真相?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