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林漫步

文人墨客,妙笔中秋

著名的中秋
苏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图片115.png

相关背景:苏东坡在山东密州做官,弟弟苏辙在济南,冗务缠身,已有五年未曾谋面。东坡对月酌酒,渐至沉醉,酒入愁肠,思绪翩翩。
苏东坡这首词之所以独擅胜场,就在于他的高妙和深情。它几乎包含了中秋诗文的所有因素:月亮、饮酒、怀远。
哀痛的中秋

图片115.png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相关背景:安史之乱的中秋节,没有一点喜气,有的只是哀痛。
骨肉分离,至于永诀,痛彻之感,不难理解。
相思的中秋

图片116.png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关背景:相思之情,与花前月下的意象非常和谐,温情脉脉。

张九龄无意中开拓了中秋诗词的境界,他笔下的月亮不是“山高月小”的山月,不是长空朗月,而是海上之月,扑面而来的是宏大的意境,前无古人。

风情的中秋

老舍《四世同堂》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图片117.png

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

古怪的中秋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曰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

链接——中秋习俗

赏月———

赏月是中秋的主题活动。该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唐代王建有诗云:“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图片118.png

徐凝诗云:“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玩月———
月亮不仅可以赏,还可以玩,这个“玩”字用得非常妙,在月下嬉戏,或者做些跟月亮月光有关的事情,都可以算是“玩月”了。
唐人皮日休写过一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就表现了这方面的情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写得轻灵生动,拾起桂子看了又看,懵懵懂懂一个傻孩子,啊,这是嫦娥姐姐投给我的吧!

图片119.png

皮日休的嫦娥更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在中秋节还不忘跟人间的诗人逗逗趣,而李商隐的《嫦娥》就具有了一些悲壮色彩,给光亮的中秋蒙上一层凄清:“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一个温暖,一个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