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新闻

线上教学,做看得见的家校沟通


自疫情肆虐以来,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无一例外的遭受了影响。居家学习、居家办公成为了一种看似偶然的“常态”。

孩子们如何才能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

家长如何在紧张的工作、生活的重负之下,兼顾到孩子的教育?

老师又如何在线上教学期间,确保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工作品质?

这三个看似各自孤立的问题,却又有着一个重要的纽带,那就是家校沟通。没有学校教育的专业引领,家庭教育就如同失去了飞翔的翅膀。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教育就如同无根的水源。线上教学期间,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加强彼此的互助合作,这不仅仅只是家校关系和谐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教学效果、心理情绪、学生成长等全方面的系统问题。

01 家校沟通的原则

疫情期间,焦虑情绪成为了当下社会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当线上教学开始之后,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家庭教育则更加剧了家长的焦虑。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者,在开展家校沟通时,我们首先需要将缓解焦虑、传递温度放在首位。

举 例

比如有学生作业未交,对这一问题进行反馈,可以表达为“XXX作业未交,请家长加强监督,准时提交作业,谢谢”。也可以表达为“XXX作业未交,请家长有空时协助老师问一问,他是否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找我沟通,谢谢”。我们会明显发现,后一种沟通方式更加的专业,更具有温度。即呈现了问题(作业未交),也表达了提供帮助的诚意(可以及时找我沟通),更注重了家校之间责任的区分(学业问题,是教师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即便学生在家,教师也应担负起自己的监督职责)。

家校沟通的第二个原则是:换位共情,真诚互助。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理解对方的感受。教育工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人际交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互动,就需要理解彼此、读懂对方,这就是共情。单向的只是表达自己,往往会事倍功半,更有甚者,会引发人际矛盾。作为家校双方,有着一致的目的和方向,那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因为沟通的问题,导致家校的矛盾,那是非常可惜的。

举 例

我们依然以有学生作业未交为例进行分析。

“XXX作业未交,请家长加强监督,准时提交作业,谢谢”。这样的表达,就是一种单向的缺少共情和互助的表达。它只是表达了老师的需求(准时提交作业),并未顾及家长的,学生的情绪(请家长监督),或者困难。再看这一句,“XXX作业未交,请家长有空时协助老师问一问,他是否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找我沟通,谢谢”。这里显然考虑到了家长、孩子面临的实际困难(请家长空时、他是否有什么困难),也考虑到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助关系(可以及时找我沟通)。

家校沟通的第三个原则是:及时反馈,明确方法。作为学生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履行自己的告知义务,这就需要及时的反馈。在线教学,孩子看似在家,但家长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对孩子学业的内容并不太了解,因此,专业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反馈,依然是老师需要履行的义务。同时,老师还是一个引领者,并不仅仅只是问题的发现者。因此,老师和家长、学生的沟通,就需要更多的方法的引领。这也是避免焦虑的重要环节。

02 家校沟通,我们这样做

为了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同时也能保证线上教学期间的教学效果,我们对线上教学期间的家校互动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详细的布置。

课堂反馈重时效:

要求对出勤、仪容仪表、课堂状态等进行即时监控和及时反馈。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导师分工协作,加强课堂管理。

常规管理抓牢靠

线上教学常规管理一样可以做到不打折扣。出勤、校服、内务、乃至升旗仪式,能够做到且做好的问题,毫不含糊。

精准解决能对标

每一个都重要,每一个都被需要。线上教学,孩子们的自觉性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和锤炼,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们开展了一对一的线上家长会。

所有老师根据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线上互动,帮助家长和学生,实现成长看得见。

03 家校沟通在当下的意义

自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这样的探讨主题一直热度不退。其根源就在于我们从过去那种“时上磨”,转变为“事上磨”的实际操作,尚未完成过渡。责任主体不明,专业方法欠缺,则是过去“内卷式”教育生态产生的温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还在持续地探索,甚至是摸索着一条崭新的道路。当线上教学再次降临,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的实效,更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导致家长,包括老师,焦虑的根源所在。

其实当我们打开思路,当我们放眼望去,当我们看到,家长、老师、学生,他们原本就是共生的整体,在一个共同的内在逻辑下,他们一定能达成和谐共生的目的。而这个内在逻辑就是:以家庭为根基的育人环境,以学校为阵地的助力成长,以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引领。

因此,当我们做好了家校沟通,也就做好了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家长、老师——的整合,我们也就为孩子的成长准备好了最重要的条件;当我们做好了家校沟通,减负(无论是减学生的负,还是减老师的负,或者家长的负)才能真正的实现。因为不会再有盲目追求成绩的焦虑和内卷,不会再有家校矛盾和互不信任而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不会再有因为专业性的不足而导致的家庭教育的迷失;当我们做好了家校沟通,线上教学才能在共情共商、互助协作的基础上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撰稿 南京汉开书院学校 谢国栋  
一审 南京汉开书院学校 王 菲  
二审 南京汉开书院学校 李加刚  
三审 南京汉开书院学校 殷鹏展  
202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