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开讲堂(第十讲):探究性学习
——科学研究方法指导
南京汉开书院的使命是通过出色的学术教育与领导力培养,造就具有中国精神的世界公民与未来领袖。思考力、领导力、学术力、创造力、教养力——这是汉开学子的特质。探究性学习项目作为书院培养学生学术力的校本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积极探究、善于思考、以及观点鲜明能言而有据进行探讨的人。
2016年12月13日的汉开讲堂时间,书院STEAM首席教师孙晓明先生和同学们交流了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常用的几种科学研究方法。孙老师首先表扬了应明俊,伍昱锦,张展晖,戴启智,张靖宇,厉江桐,宋宇轩,杜芃,单润泽等同学在前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的优异表现,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而后,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施一公教授,他于2016年12月10日领衔创办了西湖大学。施教授在美国科学界很有影响力,但他却放弃了美国的一切回国,很多人都说这预示着中国科技势必崛起。为什么施教授会放弃丰厚的美国待遇回国创办剑指世界一流的西湖大学呢?孙老师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这是因为他父亲去世一事改变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他认识到人应该有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民族的责任感。孙老师举此例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同学们养成科学研究的精神,肩负社会责任感,二是在12.13国家公祭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希望同学们胸怀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接下来孙老师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和六个流程,以及过程性评价和相应的学分认定。然后通过北大附中和南师附中的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自主总结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懂得了和他人探讨问题时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研究问题时要思路清晰,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现了汉开学子优秀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南京汉开,善育英才!书院不仅要培养具有高端学术力的优质人才,更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世界公民与未来领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每一个汉开学子的不懈追求!
孙晓明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同学们聆听孙老师的讲座
孙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书院探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和六个流程
同学们认真地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