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思推文

感悟教学与艺术

过去大家认为,艺术只是很狭隘地指音乐与书写绘画,很少想到与科学的联系。但哈佛大学校长安德鲁·福斯特说:“艺术成为大学认知的组成部分:因为与科学、人文一道,艺术是无可替代的知识手段”。乔布斯说:“最永久的发明和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他们的话像是开启了心中新的一扇门、一个新天地,值得深思。

教师是作曲家

李政道先生早就谈过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对此他也有很深的感悟。袁隆平院士不仅是“杂交基因水稻之父”,还是小提琴手,对音乐有很深的修养。他们的成功与艺术的灵感密切相关。

许多音乐家在作曲时都有自己的“意境”,如贝多芬作的“田园交响乐”。它的旋律使你想到田园的美丽。教师的每堂课都是一个精湛的乐曲。老师备课时也有意境,从设计、构思、中心内容,如何写图表,每一个图表如何画,每句话如何表达,都需仔细思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讲法,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4\10.26\感悟教学与艺术\20094816491092758.jpg

一般的交响乐有几部分内容:序曲、主题、变奏、尾声。讲课时的开场白就是“序曲”,中心内容是“主题”,如何详解、如何提问、问题间如何进行逻辑性联系、扩展与中心内容有关的各方面是“变奏”,最后又回到主题,以“尾声”总结这课的内容。这样对比是多么相似的一部“教学交响曲”。教师配合内容所写的板书及用的幻灯图表,也似一张引人入胜的布景。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4\10.26\感悟教学与艺术\20120607050101621_副本.jpg

绘画大师范曾讲绘画时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画不出好的作品。讲课也一样,教师上课也需有激情,带着对学生的爱,对自己专业的兴趣,满怀激情讲自己的作品。就如音乐家在台上演奏自己的乐曲一样,让学生跟着你走进作品的境界,随你的思想共同思考。学生听课是一种享受,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画或一支乐曲。每个老师要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上一节课也不能千篇一律,每一节课就像在演奏自己新的作品。

教师是指挥家

21世纪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如何教授是个复杂问题。新技术的成功说明无论什么领域,都要有一个精干强大的团队,各个学科分工合作,每个学科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作用,这个团队必须有个总指挥,将有关学科有机地组合起来。

以医学研究为例,在信息量很大的今天,医学领域新发现不断出现,细菌、病毒等又如此“狡猾”,有时人们刚研究出对策,它又改变了入侵方式。多年研究出一个新药,但没有多久身体又产生耐药反应。这些问题非一个学科所能解决,须多学科共同研究。我们应思考,如何发挥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

教师要学会作“指挥家”,面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考虑,甚至发动各学科的教师参与。这就像乐队指挥一样,一段乐曲应由谁来演奏,是弦乐还是管乐?是小提琴还是大提琴?指挥家(教师)都需要作一调整,使其演奏的乐章更美妙动听。

协和医院临床课有个优良传统,老一辈内科专家张孝骞教授开创了组织“内科大查房”,选一个疑难病例,各科医师、学生都参加讨论,最后老师作总结发言,多少年来很受学生欢迎。这就像是一个交响乐队,有经验的老师是总指挥,演奏是由参加讨论的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发挥了老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种方式已代代相传至今,值得借鉴。

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第42期
推荐者:深圳中学王占宝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