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今天,不妨问问孩子:你知道“共和国”的含义吗?
国庆,是纪念国家诞生的节日,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也迎来了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致意人群。今天,无论身处何地,国人所表达的对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都是真切而热烈的。前两天,人民日报发声“最好的爱国是做好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妨从“共和国”的含义开始,好好认识我们的国家。
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共和国”的含义
“共和”一词的英文单词republic,来自于拉丁文res publica,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一般都包含共同享有权力、共同治理的意思,只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共和的权力主体包含的范围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强调所有公民参与国家的法律制定,政策制定和执行,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来源
中共领导人最早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是在1948年1月。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根据十二月会议讨论结果起草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专门解释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时提到,“人民大众组成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代表国家的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各级政府”。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在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到,筹备会的任务之一是“规定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
——潘焕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考》
(《党的文献》2007年第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并经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分别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四次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