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新闻

致初三家长
——做一个稳定的珊瑚礁


“所有问题都是被挫败的梦想,所有梦想都是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All problems are frustrated dams.All dreams are possible versions of lives.

到了初三,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的气氛好像都变得有些不一样了,变得紧张起来。家长变得有些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话让孩子压力很大或者影响他的学习;被中考这个压力帽扣着的孩子也变得敏感脆弱起来,有时候一点点小事就会惹毛。进入初三的我们似乎漂流在问题的海洋里,我们怎么了呢?

中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梦想

有一个中考焦虑的孩子曾经这么跟我说“如果中考考不好,我就考不上一个好高中,考不上一个好高中就考不上一个好大学,考不上一个好大学,我未来就完了,我理想中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由的人生就不能实现。”,我们暂且不论这句话里是否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能感觉到中考承载着很多未来的可能,它像是通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中考也承载着我们太多既有的期待,如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惯有的思维“好高中→好大学→好未来”。

而问题是什么,问题是被挫败的梦想。在这个巨大梦想的背后,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可是我们有时候会被问题困住,比如接连考不好的失落、总是赶不走的焦虑、期待落空的迷惘,在这片问题的汪洋里挣扎、扑腾,不如想想问题背后的梦想,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走太久,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

与压力的一场搏斗

毫无疑问,中考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源,所有人都认同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压力大,但是压力究竟给我带来什么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

第二阶段: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在这个阶段,我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引发个体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家里来客人、接听电话、家庭成员的小小意见分歧,都可能使其大发雷霆。这就不难理解在中考期间有的孩子好像一点就着,这是他们在应对压力下的正常反应。

第三阶段,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精疲力竭。不得不说,中考是场持久战,在与名为“中考”的压力的搏斗之下,有的人已经适应,适应了几乎没有娱乐的初三生活,适应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状态。但也有的人还没有适应略显枯燥乏味的生活,倍感压抑,再遇到接连考试的失败,整个人可能就感到崩溃,出现抑郁的情绪,甚至开始厌学,怀疑学习的意义。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人能量资源消耗殆尽但仍处在压力之下,出现崩溃的情绪是必然的。

如影随形的焦虑

焦虑对于初三的学生家长一定不陌生,那么,什么是焦虑呢?焦虑是我们在面对压力和不确定事情时的一种忧虑、紧张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面对中考的压力,和那张不确定的中考试卷焦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焦虑也并非一无是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处在适中的焦虑时,效率最高。弗洛伊德也说焦虑是一种信号,是我们面对危险时的一种信号。当然,过度的焦虑会占用我们有限的认知资源,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那又是什么在滋养着过度的焦虑呢?如概念所说,是压力和不确定,压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当我们在与压力的搏斗中会感到慌乱、紧张等等,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过度的压力和不确定。

“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这个想法无疑在增加不确定性,确切地说是使得问题处在一个永远不确定的情况下,自然焦虑就变得越来越大。那么我们看看这个想法真的合理吗?其实,我们都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同理也应该明白,我们不可能真的等到复习到完美了再踏上考场。

“万一考砸,我这辈子就完了”。把一辈子的未来都放在一场考试上,这压力多大呀。同样地,这样一个糟糕至极的信念真的合理吗?显然不是的,中考固然重要,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道重要的关卡,但中考的失利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完了,最终决定人生姿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挫折的勇气,对梦想的坚持。

“接连的失利,我开始慌了”。这也是增加不确定性的一条。接连的失败我们会失落,会自我怀疑,焦虑不安纷纷找上门来。我想从初三以来大家一定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考试,或者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我们考了这么多年试,这里面一定不乏一些有效的经验,曾经突破进步过,当我们被失败困住的时候不要忘了曾经发过光的自己。

读到这里的家长兴许有些困惑,我们也知道孩子焦虑压力大,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我的看法,做一个稳定的珊瑚礁。

为什么是珊瑚礁呢?曾经在一个心理培训中,一个老师这么跟我们分享道“有时候我们困在问题的汪洋里,我们要帮助他找到支线故事(曾经有效的经验、被支持的故事等),支线故事就像珊瑚礁,站在珊瑚礁上再去看问题的汪洋,就更有能力一些。”后来,我听孩子说在学校压力很大,感到不自在压抑的时候就特别想回家,那一刻我在想要做一个珊瑚礁,把孩子从问题的汪洋里拉上来,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让他感受到爱与支持,让他感受到理解和接纳,一起去面对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当做问题。

那么珊瑚礁需要怎样的材质呢?是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看见。前面花了很多的笔墨来和大家分享处在中考的孩子怎么了,在这个阶段会有哪些情绪上的反应,哪些情绪是正常的,哪些可能是存在不合理信念。当我们感觉到被理解被看见,很多情绪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孩子能够从情绪的汪洋里挣脱出来,能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珊瑚礁需要拥有怎样的特性呢?稳定。如果你不能稳定下来,你也很焦虑慌乱,嘴上跟孩子说别紧张,心里比孩子还要紧张焦虑,既想安慰孩子不要过度焦虑,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生怕自己说了什么刺激到孩子,一不小心整个人就慌乱起来。珊瑚礁开始在问题的汪洋上漂浮,搞不好会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所以你情绪上的稳定很重要。

我知道虽然我们已经是大人了,也经历过中考、高考等各种人生的考验,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做父母是第一回,第一回孩子中考,所以难免有些焦虑,适当的焦虑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当适当的焦虑来临时,去接纳这一情绪而不是一昧地去抑制它,不妨听从焦虑这一信号去做些什么。当焦虑情绪过度时,可以做一些放松,如呼吸放松、听音乐、运动,还可以通过书写、绘画等方式将这一情绪表达出来。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焦虑讨厌地出现了,不妨暂时地把他请出你和孩子的那个当下。如果需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撰稿人 南京汉开书院 顾倩老师  
2019年4月29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