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视野

在高处起飞
——在《深圳科学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第一阶段)总结会上的演讲


深圳科学高中、深圳中学 校长 王占宝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对于老师们来说,近些年来,“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程改革”这些话语耳熟能详,但是渐渐审美疲劳,因为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还是处在找寻的状态中。即使不乏挖掘出来的典型,但或因曲高和寡难以为继,或因形式惊艳但实践价值不大故敬而远之,或条件奇绝而难以企及,或违背规律进退失据难免无疾而终;甚至还让人产生“教育泡沫”之虞——既抛弃了优良传统,也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只是陶醉在口号里,忙碌在折腾中,但“改革”的光环一直在熠熠闪烁。

说到这里,诸君也许会觉得我是一个常见的现行教育的苛求者和批判者,实际上,我作为中学教育的一名实践者,一直认为,抱怨与否定是简单的,建设与力行才是伟大的,建设是更高层次的批评。

也许有人认为我可能是一个保守派,在深圳,听说你来自内地,就可能与“保守”画上等号,如果“认为”你有“保守”的表现,那么就将你押到“改革”的审判台。实际上,作为一名追求理想教育的中学校长,我一直欣赏有价值的改革,一直致力于积极的适度的增值的改进(不是“改革”),致力于持续的整体的优化。在教育发达的国家,我们很难看到一所公立中学自主的剧烈的改革,那是不可能也是不可思议的,而且相对的稳定性是学校教育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

国人在焦急地等待教育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用脚来投票,随着个人自由支配财富状况的改善、政治文明化的进程加快,学生和家长会越来越多地在世界范围内选择适合的教育,因此教育的优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这种优化应该是尊重教育规律,具有国际视野,针对真实的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实现教育增值的。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来学校不是为了“改革”——更不是为了改革家的改革,他们是来“获得”成长的、他们是来“享受”成长的——其中学业成长是重要的方面——这是学校的主要功能。

在焦急地期待教育变革的时代里,一所新建的学校应该如何有所作为而不恣意妄为?

在当下的基础教育领域,不缺理念,特别不缺宏观的教育理念,我们稀缺的是中观的教育模式与执行机制。

对于一架飞机来说,发动机是它的心脏,但如果没有起落架与双翼,再好的飞机也不能直上云霄。

因此,办学理念需要落地,理念的力量落地后才能真正体现,落地需要机制。

办学特色应该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在课程中。

为什么我们选择将这所学校定位为中国第一所科学高中,而不是可能湮没于芸芸众生的深圳市第六高级中学?原因就在于,我们尝试向中国的高中教育贡献一种特色,一种可能性,展现师生丰富生命力一个新的平台与机制。在不甚完美的现实面前,我们没有仅仅诉诸话语,而是付诸行动。怀抱这样恳切的初衷,我与诸君一同走到了现在。

开校之初我曾颇有担忧,“我校是中国第一所科学高中”,这句话科高人已经谙熟于心,但能否真正做到理解与践行呢?三年后是否还仅仅只是这句话呢?!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在中国,体育、艺术、外语等“特色”学校早已不胜枚举。特色学校之“特色”究竟在什么地方,非特色的学校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呢,除了参与比赛,吸引生源,减少招生,增加编制,它们对中国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究竟有什么“特色”的贡献与引领?对社会有什么“特色”的服务与提升?

而如今,不到一年,260多天,我们把“特色”化作了具体的行动,并且赋予它机制的力量,让它稳定、长期、自动地发挥作用。

第一个行动,2013年3月,发布《2012年学科前沿发展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由一所中学完成的全球学科前沿发展报告。

第二个行动,2013年4月,完成《深圳科学高中课程标准》的研制(第一阶段),这是中国第一个科学高中的课程标准。

第三个行动,2013年5月,发布《深圳市公众与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学完成的《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也许我们孤陋寡闻,这三个行动未必是中国中学的第一,但我们不是为了“第一”才去行动,而是认为时代要求我们去做。我们自豪,是因为我们勇敢去尝试时代和学生需要但是生活中还没有先例的事。“牙齿拖汽车”式的世界第一不应该是教育者的追求,我们追求的是有教育价值的“第一”,特别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生态里,我们这种自觉更是难能可贵的,尽管稚嫩,贵在责任与担当。

回首来时路,在科高,独特的课程观贯穿始终:

“我心中的西南联大·西点军校”与“发现自我,创造未来”的主题教育课程;

“自我领导”课程第一课——“种下一棵理想树”;

全体老师参加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育培训课程;

理山论坛,科高大讲堂,校本课程;

体系选择,学科活动,五项发明专利;

模拟联合国,先锋中学生国际圆桌会议,歌德课堂,美国游学;

走近大师课程——师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到一起,把科高人的信念与追求和这些世界级大师零距离交流;

理山,果树,花香,咖啡味,锦鲤,图书馆也是博物馆;

办学理念系统,校歌,校徽,校旗,校报,校刊;

跑步,班歌,科高三项,国乐团,弦乐团,学生社团;

这里是你家,你喜欢来到这里,你很重要,你有丰富的机会,你每一个努力都会被鼓励;

……

深圳科学高中这些高端而富有魅力的课程,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课程后面的路径、逻辑与原点,通过这样的理念与行为,我们不仅可以观察过去,而且可以预测未来——深圳科学高中,未来没有悬念!

那么,这些,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第一、它提供给我们一个观察教育价值的新的视角——教育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经常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常常是给予个性丰富的学生雷同的教育——这甚至被认为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传统的教育里面,学校“给教育”,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而科高是“供教育”,学生是主动选择的。学校提供丰富的、优质的、可选择的教育;学校还要指导学生选择,引导学生不仅仅根据现在的需要,更注意激发未来高层次的需要、根据生涯规划来选择。科高的课程体系、社团、活动课程等等,都是开放选择的。三个“第一”的活动中各有一百多个学生参与,科学素养问卷收回八千多份。只要你愿意,只要有兴趣,只要你需要,你可以自由选择。

第二、它提供给我们一个研究高中生学习策略的新视角——深度学习的策略。
专业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提高需要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学生需要优化学习方式,学会研究性学习;在真实生活中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沟通合作,而这种沟通合作不仅仅发生在师生、同学之间,还经常发生在与专家、家长、社会成员之间,学习不再是一个独唱,而是一个合唱;它需要建立模型,运用工具;需要设计实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独特快乐……
学习,从初中到高中,从一般高中到科学高中,从传统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科高的课程和文化,在引领学生发现认知风格,建构新的学习策略。

第三,它提供给我们一个研究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的新视角——走到前沿,发现自我,高峰体验。

第四,它提供给我们一个研究培养高中学生公民意识和能力的新视角——在真实的生活中以真实的任务培养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自觉和能力。
《晶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我看了非常感动,这个从未谋面的记者,高度评价了科学高中这样一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作者认为,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怎样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科学高中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第五,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国际化、学科前沿、社会担当。
当我们科高的老师们研究美国2061计划、美国的21世纪技能,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高中的课程与教学,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关注2012年学科前沿发展,关注公众与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关注科学高中课程标准,他们拥有了教育职业的高峰体验。
是的,一个新的任务培养一种新的能力。当你身处其中,去参与、去制定、去完成这些事情以后,曾经沧海难为水,那种登高远眺,天下尽收的快意,又岂是山下逡巡不前的人们所能体会的呢?因此一个老师的发展,给他的平台越高,他飞得越高,创造出的未来也更有价值。一只小鸟,可以在山脚下起飞,也可以在山顶上起飞;一盏灯,如果把它放到房间里面,一灯如豆,只能照亮一个房间;一个灯塔,放到海岛上去,去做航标灯,那么就照亮一片天地。这就是我们提供给所有老师们最重要的礼物,让大家站到一个高的平台上发展自己。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走到前沿,才能真正发现距离;走入生活,才能真正发现责任;制定标准,才能真正发现目标。

第六,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新建组织后发优势的新视角——立意高远,顶层设计,脚踏实地。

《深圳特区报》在报道邓小平先生南巡时,曾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是这份报纸,2013年5月22日用“中国第一所科学高中的勇气与担当”这样一个标题对深圳科学高中师生所做的《公众与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进行了详细报道,读完让人既有感激,也有感动,更有欣慰。

何谓勇气?勇气来自于责任。勇气不是那孔武有力之勇,也不是祖上荫功所积之勇,勇气来自于责任!因为责任,邓小平的身高并不引人注目,但他留给世界政坛的背影却又何其高大!因为责任,一所建校还不到一年的学校,它的行为可以超越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学校;它知道这些年轻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来做这些事情,可能勉为其难,甚至还有可能引为笑谈,但是,因为责任,它知道,必须跨出第一步,才能达到高远。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耽于完美,那么我们可能裹足不前,最终将要拒绝完美。因此我们还是勇敢地起步了。因此,勇气来自责任!

何谓担当?担当来自于能力。没有基本游泳技术的人,怎敢跃入大海?他只能在池塘里比划。一个敢于到大海里去遨游的人,必定有技术、体能与自信。因此,我想说,这三件事情,体现出来的科高人的勇气和担当,来自于他的责任与能力。

我们可以说,《学科前沿发展报告》,把我们带到了学科的最前沿;《科高课程标准》的研制,我们向社会提供了科学特色学校的课程标准;《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是运用我们的特色来服务社会。这一切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我个人认为对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具有一定的观察价值的。

作为一个校长,在这三个活动即将要划上一个逗号的时候,如果不表达我的感激和期待,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称职的表现。

但是,我更希望表达的是期待。

首先,我期待所有科高人都要有一颗谦卑和敬畏的心。科学高中,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应该是追求科学的。我们努力做出了三个第一,但并不等于我们做到了三个第一,更不等于做好了三个第一。

要看到这仅仅只是起点,还有很多问题不足。今天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隆重的捐赠仪式——把三大行动的资料赠给学校图书馆,刘玮玮馆长代表图书馆收藏赠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我们就是想告诉历史,告诉后人,我们曾经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怎样起步,作为第一批科高的老师、学生、家长们,作为科高的拓荒牛,我们做出了怎样的探索。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与稚嫩,但我们并没有掩饰它,我们坦然地把它交给历史封存起来,让历史记住,我们的起步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后来的人会在我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深圳科学高中的学科前沿报告、科学素养调查、课程标准,一定会在世界上引人注目——我们的专业价值和贡献。我们就这样做下去,三十年,也许我们许多人都已不在这个学校,但是,我们一定会欣赏到科高人的责任和担当!

最好的期待,是从现在开始,超越自我,再创造新的未来!

因此,在2013年6月起,我们一方面要持续优化“三大行动”,一方面,我们要重点研究和实施五个方案:

  1. 科学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方案;
  2. 科学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学分制管理);
  3. 科学高中教育质量管理方案;
  4. 科学高中教育资源库建设方案;
  5. 科学高中“网上学校”建设方案。

当年邓小平先生谈浦东开发的时候曾经说过:“浦东的开发比深圳晚了点,但是起步可以高一点。起点高,关键是思想起点要高。后来居上,我相信这一点。”

不因新建而推卸,不因年轻而等待!

新建学校,可以建立起后发优势;要建立后发优势,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是转变思维方式;要转变思维方式,前提是站在高处、形成正确的前瞻的判断。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高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体现了深圳科学高中发展的策略。

过去的欢呼余音袅袅,迎接未来的掌声已经响起,让我们在高处起飞,创造科学高中新的未来!




南京汉开书院  
2020年3月5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