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开学子“2018寻秋·悟秋”作品展(二)
HKA 2018秋游,院长有奖之题:
1、秋天的样子?
2、秋天的感受?
体裁:或话(诗)或画
要求:真实,独特
初中部 散文篇
少年依旧年少
初二(3)班 张雪纯
秋天,对于许多人来说,也就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季节。但是对于我们这群蓬勃的少年来说,秋天,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去年秋天,少年们一起攀登紫金山,“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概在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身上完美展现。而今年,这群少年将继续前行,领略南京的大好河山。
明城墙上,汉开蓝挺拔独特的意气韵味犹至。古老的城墙上有着一群少年。少年虽稚,却把中国的古文化太极拳打得有模有样。秋天的风徐徐袭来,把一件件蓝色衣角吹起,吹起少年的认真,吹起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少年们继续前行,围绕着风光无限的秦淮河,一起走完人生的第一次。
任何事情的初始,都是欢喜的,少年们一路欢声笔语,看着淡淡泛黄的杨柳乘风飘雨,看着秦淮河银光泛滥,笑声盖过河水涌动的声音。
再美的风景也有枯败的时候,再盛的精力也有衰竭的时候。看过一路杨柳,眼乏了,心更是乏了,伊始的那股劲儿已荡然无存。
一阵脆铃渐行渐响,一团棕色毛团一下子从身旁窜了过去,小小的耳朵因为它的高速运动紧紧贴在身体两侧。
那一刻,少年们停下疲惫的脚步,顿时醒悟,我们正值年少,为何不努力向前奔路?
满满的青春活力拨开了空中厚重的云雾,阳光缓缓洒下,在少年们奔跑的身影上来回晃动。
少年们归来依旧年少。变化的,是他们的意志和气概,为他们的青春时光,添上更多生机。
绿博园辩秋
初三(3)班 顾咨炫
初中的最后一次秋游,惊喜是不够用的,仅一个下午的出游,回来与平日一般无二,仿佛就跟日常一样,这一天就该这么过似的,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但出奇的惬意、舒适,类似古人游园的感觉。这不像我想象的秋游,但这就是秋游。
尤其是各省园林,带给我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这跨越地域,跨越时代的杰作。可以说是一件给予人至高精神享受的艺术品。经不住诱惑,也为弥补秋游中无法拍照的遗憾,那天我重游绿博园,这个我曾以为玩腻了的地方,去寻找秋的痕迹。
沿着秋游的路线来到各省园林,我努力寻求,可是寻她不着,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一片荷叶翠绿,树木葱茏,绿色侵占了整个视野,这平均十来度的气温,努力的想证明渐渐已是深秋,可阳光洒下,头上竟微冒汗,枫树也没有红的意思。水边杨柳散下发来,风抚过,柔软了柳枝,染绿了风。
这还是秋吗?我诧异着,费力地搜索着周围与秋的一丝联系。无奈之下,就着一棵红叶灌木拍了一张,可水波绵软,日光明丽,哪里有秋凄凄的样子?
十月中旬桂花总开了吧?桂花最不难找的,其独特深远的香味便是最好的引路人。好在桂花厚道,热情地开了一簇一簇,轰轰烈烈。其色、其香,无不透着她旺盛的生命力。
哦,终于明白,“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秋本与春天并无分别,如朝阳落日,一连几张照片,正序反序便可改变自然现象,只是暮则自明而暗,由暖转寒,使人感到凄凉罢了。
春秋本就是姊妹,有很多神似,但为何秋就要承受这样的苦:她总是收尽了诗词大家的一腔悲愤!因为毕竟敢说“秋日胜春朝”的人并不多啊!
秋在述说,述说的绝非诗人们的苦闷,而是自己独有的活力。
秋 吟
初三(4)班 王可馨
观四时,佳者莫若秋。春之娇,夏之茂,冬之静,皆不及秋之清。
伏天八月,暑热难耐,而立秋一至,则即刻云带爽气,风送凉意。是时,人皆欲外而游,遍赏秋景。秋景之华,正华于无处不可成景。金陵城内,银杏尤多。其叶如扇,得秋信即片片点金而落。樟、桂亦常见。
虽百木争奇,笔者独喜桂子。桂有两者,四时放者曰木樨,独于秋放者为金桂,此即今人谓之四季桂、秋桂子者也。舍下门前,多植木樨,其花细密而玲珑极,然其馥郁丝毫不逊栀子、槐花者。晚间散学归家,月色清朗,木樨香溶入月华。晚风撷香入梦遥,秋月流光浸诗芳。巧妇可为桂子蜜,桂花酿,亦可撷之制茶,清芬入喉,虽隆冬盛夏,心可还秋高气爽。品秋,则不独秋而已!
非独草木入馔,鳞虫亦可。尝闻顺德人善烹调,取秋白菊与水蛇共烹,佐以整鸡、火腿,其鲜不可名状,惜无缘一饱口福。然重阳过后,田蟹一对,雄者膏如凝脂,雌者黄若鎏金。壳封嫩玉,螯锁素锦,虽不如名湖产者丰腴,然胜在鲜香,以姜醋祛腥祛寒,如聚一秋之精华,实使人垂涎三尺,弃之不舍。
古今多有感怀伤秋者,笔者以为不然。想我泱泱华夏,屡经劫难,而今昴首阔步,盛世无双。正恰似历炎夏而至金秋,硕果累累。然虽有伟绩,更需播仁爱,散道德,广学识,此实乃吾辈大任也。成此大业,惟学而已。一朝将为为热血,三载勤苦苦寒窗。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无有捷径,惟勤而已。
忆去岁游栖霞,于山下拾得古银杏叶一片,足半掌大。归家后,即压于一卷红楼之中,是以勉学。
银杏落叶,最雅只有卷页;
金桂飘香,再郁不过书香。
秋
初三(6) 李润峰
秋风萧瑟,落叶归根,正值初秋,却已有凄凉之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时,绿博园仍绽放出独特的芳姿。
红钟当照,云淡风轻,绿博园笼罩在一片光晕之中。慢步而进,星星点点的光透过大树的指缝,遮遮拦拦下似是更神秘了。头顶绿绿的云中,传来各种鸟的嘤啼,红的、黄的、彩的,似乎都神奇地融入“鸟”这个字了。我向深处走去,小桥向我走来,我抚摸着小桥,微风轻拂,柳树的绿芽似是慈母的手,纤细滑嫩;又似温甜的耳语轻唤,在我耳边萦绕回旋。
似是更加深邃了。徐步而行。蜿蜒曲折,羊肠小道,是那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手挽手,相拥着,温情浸润了空气,空气也仿佛变得芳香。抬头仰望,白头偕老,化蝶起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每每忆起,心底总会涌起一股股暖流。
复前行,欲穷其林。泥土的芬芳,露珠的气息,夹杂着花瓣的清香,一股脑侵入鼻腔,顿时倍感清新。此时,仿佛时间慢了,生活也慢了,纵情感受美妙的时光。
我漫步河边,青石板路,嵌在茵茵绿地之中,连成一条缎带绸锦。黄昏之下,夕阳是深红色的,把天、云、水也都染了色。渔船缓缓地来,缓缓地去,红红的水面波光粼粼。时不时几只野鸭飞过,落于水中,将头或嘴深埋羽中,不动了。我抬头再次看向天空,深黑的眼珠熠熠发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点点星光高悬空中,秋景如逝,便不去看霓裳灯了吧。
小学部 文学类作品
六(1)辛睿
六(1) 朱一鸣
五(2)宗小米
六(3) 陶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