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开书院王春艳老师青蓝工程发言
尊敬的院长、各位老师:
晚上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更荣幸的是能作为蓝方代表发言。院长常说“接受就是担当,委任就是信任。”这句话同时让我也非常忐忑,因为我觉得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惟恐自己勤恳有余而能力不够,辜负了书院的信任。但既然接受了这份嘱托,我惟有尽心竭力,只愿不负期待。
站在这里,不由得想起22年前的我。那时候,初上讲台,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时常感到困惑甚至束手无策,幸而身边有很多热情的老教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她们总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耐心、细致地教给我,让我不断地成长。虽然那时还没有“青蓝工程”的提法,但那么多的前辈,确确实实热情地、毫无保留地 传 帮 带着 我以及和我一样的许多年轻人,帮助我们很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断进步。那时,我就想,如果有可能,我一定也会像他们一样去帮助别人。
今天,我也成了所谓的师傅,能够发挥一点作用。我想,师徒结对只是一种形式,它内在的意义在于合作之上的携手前进,同生共长,我们将欣喜于这种彼此成长,感动于这种齐心合力,这应该就是汉开球队必胜的内驱力。
记得前几天在汉开云路那边遇到一位带着一年级孩子来看校园的家长(后来知道是南京拉萨路小学一年级的中国家长,而且母子是全程英语沟通,透露出满满的儒雅之气,这样的家长队伍就是对我们满怀期待的高素质的家长队伍,他们将促进我们的成长,促进汉开的成长。)那位家长遇到我,转头问我说:“老师,你们汉开招聘老师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 我当时的回答是:“汉开老师应该是懂孩子、懂教育的‘好人 + 能人’”,好人是指老师的道德魅力,能人就是老师的业务实力 ”。
亲爱的老师们,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反观自己,其实我们有的老师距离这样家长的要求或者说距离懂教育的差距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一直都应该在修身的路上,一个人真正的修行不是遇见佛,而是遇见自己,遇见那个阳光上进、坦诚相见、谦虚好学的自己。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师徒结对会”上,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傅向各位、也向我们自己表个态:
我们一定会率先垂范,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提高。以身作则,勤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有质量 地影响到每一个学生。
并且,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正直的人,引领青年教师很好地进入教师角色,快速提高思想觉悟。在教学业务上,我们一定给徒弟起到榜样作用,指导、督促徒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在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徒弟,在师徒帮带中共同进步。认真履行师徒结对协议中师傅的所有职责。
老师们,“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要和年轻老师们共成长。虽然我们做师傅的有一定经验优势,但是我们清醒知道“经验有时候恰恰也是劣势”,有时候会固化我们的思维,而新教师身上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优势,比如:他们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工作热情,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先进教学技术的熟练掌握以及那强烈的求知欲,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昨天晚上孙春荣老师在问哪些老师周四去树人学校听课时,当时在办公室的孙玮烛、丁会兵、周金萍、卞丽云等几位老师几乎都是一秒钟内不犹豫地说“我想去”。 还有比如前几天我们汉开公众号里有一张统计听课节次的表格里出现了许多年轻老师开学一周内听课节次有十几节、二十节时,我真的很惊讶。 说实话,我很震惊于年轻老师的好学精神,这正是我们期盼出现但又好久未见的场景。年轻好学的老师们也在感染着我们这些师傅们,影响着我们,促使我们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促使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此“帮 带”是相互的。年轻老师们,跟你们在一起,我们仿佛也一直走在“年轻”的大道上成为风景,成为与众不同的汉开风景。
当然我们也遗憾地发现有个别新老师至今为止忽略了自己其实也是书院最重要的学生。
衷心希望在“青蓝工程”这个平台上,每一位徒弟都会以”真心取真经”,每一位师傅都会以”真情换热情”。相互帮助、共同快速进步!
我衷心祝愿所有好学的新教师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培养出了让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一直都在追求这样成就的路上。
老师们,开学初院长在这里说过“孩子是真的教育家,孩子们是真的哲学家,他们才是最真的人”。让我们敬畏我们的职业,彼此珍惜“青蓝工程”的机会。期待我们一起铺展真实的学校改进的汉开蓝图,谢谢你们。